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干部工作 > 正文

丁俊萍:历史转折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形成过程

部门:组织部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22/10/16 15:01:24 人气:32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是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拨乱反正时期,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时期,因而被称为历史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和政策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奠定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理论和政策基础,开创了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新局面。

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推翻 “两个估计”的错误论断,明确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知识分子的属性问题上实现了拨乱反正

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一贯方针,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分子政策走向了“左”的极端,严重影响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客观上造成了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断档,进而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

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地位和作用问题的拨乱反正,是从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推翻“两个估计”的错误论断开始的。邓小平在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其职务后,主动要求分管教育科学工作。他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党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拨乱反正,必须破除一段时期以来党内外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错误认识, 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推翻“两个估计”的错误论断。1977年8月,邓小平在中央召开的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17年,教育战线、科研战线的“主导方面是红线”,“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他推翻了林彪、江青等人鼓吹的“文艺黑线专政论”“教育黑线专政论”,强调“要尊重脑力劳动,尊重人才”。1977年9月,邓小平在同教育部负责同志谈话中,

明确作出了“‘两个估计’是不符合实际的”重要论断,并要求教育部负责同志实事求是地开展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工作。1977年11月,教育部在《红旗》杂志上发表《教育战线上的一场大论战——批判“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彻底推翻“两个估计”的错误思想,迈出了党和国家纠正知识分子问题上“左”倾错误的重要一步。1978年5月,在邓小平的推动下,全党范围内开展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全面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想基础。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多次明确强调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在1979年6月的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邓小平再次明确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重要论断。1978年11月,中组部印发《关于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指出:“广大知识分子不愧是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队伍,是党的依靠力量”。至此,中国共产党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的错误认识和“左”的政策,知识和知识分子重新受到重视,教育、科学、文艺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分子受到很大鼓舞。

号召全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进一步明确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重要作用,肯定知识分子是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针对一段时间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轻视和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倾向,邓小平多次阐明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号召全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决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并肯定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是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1977年8月,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肯定了建国17年来知识和人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979年10月19日,邓小平在对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代表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指出:“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成员以及他们所联系的人们中,有大量的知识分子,其中不少同志有着较高的文化科学水平,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不少同志是学有专长的专门家,他们都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和阐述,是对以往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并由此逐步凝聚为全党共识。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中指出:“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一样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没有文化和知识分子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这表明,随着实际工作中和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任务完成,我们党已经彻底走出了对知识分子认识的误区,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重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知识分子工作重新走上正轨,并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全面开展平反知识分子中的冤假错案工作,出台一系列有关知识分子的政策和措施,为知识分子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随着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这一社会地位和重要作用得到确认,1978年5月,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知识分子中的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恢复他们的名誉、工资待遇以及党籍或团籍。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推动知识分子中的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中共中央批准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贯彻中央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指导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拨乱反正工作,并撤销“文化大革命”期间颁发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等错误文件。

与此同时,党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重要举措,为知识分子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重要的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中央统战部将知识分子工作纳入到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并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组织部成立知识分子联系小组,着重解决知识分子的历史遗留问题。截至1980年6月,全国共改正被错划为右派的人员达54万余,他们恢复了政治名誉,生活和工作重新得到安排。1982年1月30日,党中央出台《关于检查一次知识分子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进一步消除党内外对知识分子的偏见,使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受到公正待遇。此外,党和国家实行高考制度改革,在教育领域大力培养知识分子。这些政策和措施的相继出台及其落实,表明党对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在党内外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从而极大调动了知识分子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壮大和提升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力量。

总之,历史转折时期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和政策,奠定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知识分子的正确认识和政策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党对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用的认识不断提升,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依靠力量”到“基本力量”再到“根本力量”,从“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日臻完善。实践证明,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作用,是做好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思想基础和必要前提;正确制定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是做好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保障;培养大批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任务。

(作者丁俊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 )


本文网址:http://zzb.hlbrzy.com/show.asp?id=33229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